某電廠2×660MW送粉管道耐磨彎頭工程技術協議
1 主要技術參數
1.1 管件結構設計壓力: 0.35 MPa
1.2管件結構使用溫度: -14.8~90℃(當熱風隔絕門或磨煤機故障時50~329℃)
1.3介質: 煤粉、空氣兩相流
1.4 煤粉濃度: 煤粉濃度0.43~0.53kg/kg。
1.5氣固兩相流流速: 20~28m/s
1.6耐磨彎管連接管道道尺寸:Ф530x10mm(外徑x壁厚)
1.7所連接管道道材質: Q235-A
1.8彎管規格: 鋼管外徑及壁厚:Ф570 x 10 mm
1.9 彎管的連接方式: 焊接(對接)或V型連接器
1.10彎管設計單重: Ф570x10mm(內徑x壁厚)約 270 Kg/m
1.11彎管材料: Q235-A
1.12耐磨材料: 氧化鋁
2 技術要求
2.1 彎頭按自拱互壓陶瓷貼片耐磨彎頭設計,重量偏差不應超過±10。陶瓷片應設計成三面受壓、三面梯形(或互鎖)、正反弧度的片型,自拱式(拱橋式)結構,使陶瓷片之間互相鑲嵌銜接,具有整體防脫的性能,不采用焊塞結構。
2.2 耐磨彎管內襯氧化鋁陶瓷片,陶瓷片厚度≥20.0mm,內襯層厚度偏差≤+0.5mm。粘貼后的管件與未粘貼的直管應連接、過度良好。耐磨陶瓷片裝貼緊密貼緊管內壁、且拱形成圈,陶瓷片裝貼平整并盡可能形成光滑面。每相鄰的陶瓷片的高低差小于0.5mm,陶瓷片的拼接處的間隙不得大于0.5mm。
2.3 耐磨彎管內外表面應平整光潔,無毛刺、毛邊、多肉或缺肉,無裂紋、疏松、氣孔或氣泡,涂漆應均勻一致。耐磨彎管過渡圓滑、表面光滑平整,高差<1mm
2.4 耐磨彎管連接方式為焊接(對接)或V型連接器;彎管材料Q235A,設計厚度10mm,橢圓度小于0.5mm,所有焊口均勻進行滲油試驗,并進行10%射線抽驗探傷合格。同時耐磨彎管的各接口尺寸、安裝尺寸等應完全符合設計院圖紙安裝尺寸要求。彎頭與管道的連接方式采用手工電弧焊焊接,對管道焊接面進行焊接工藝處理,并按要求打好坡口,以滿足現場手工電弧焊焊接。所有耐磨彎頭的兩端有焊接過渡直管段。產品現場焊接無特殊要求,以保證產品在現場常溫焊接時焊接性能良好。耐磨彎頭對接焊縫保證不出現裂紋、氣孔、挫疤等瑕疵。
2.5 所供產品在電廠正常工況環境下,安全使用期大于30年,每年運行7500小時,磨損量應小于1mm。在耐磨彎頭和耐磨分配器壽命期間及發生送粉管道自燃的非正常情況下,產品應保證襯里耐磨層不碎裂、不剝落。
2.6耐磨彎管內貼耐磨陶瓷片必須能保證耐高溫至少400°C以上不脫落,具有連好的熱穩定性,所以陶瓷片拼接處間隙內壁選用用進口耐高溫膠泥緊密填充,膠泥耐溫:≥1100℃。
2.7 耐磨彎管外側有明顯的標記,清晰準確的標識介質流向,并在彎頭外側標出彎頭的編號和角度、彎曲半徑、L1和L2值(入口側直段總長為300mm,其中200mm為陶瓷段,100mm為過渡段;出口側直段總長為400mm,其中300mm為陶瓷段,100mm為過渡段)。
2.8 耐磨彎管金屬外殼在加工完成后,在陶瓷片粘貼前,其內壁進行徹底除銹、打磨。同時耐磨彎頭鋼結構要求除銹,外涂防銹漆二遍,面漆二遍,涂漆應均勻一致。
2.9 每一個耐磨彎管(頭)都應按照相關標準以及已經在投標方質檢部門注冊的允許產品出廠的證明條件下進行檢驗。 同時對每一個耐磨彎管(頭)進行密封測試。
2.10 耐磨彎管要考慮有起吊裝置;耐磨彎頭要有足夠的強度和剛性,不會因為彎頭起吊時局部受力發生彎頭變形和陶瓷片碎裂、脫落。
3技術參數表

